公募新规下对港股配置影响几何?
2025-05-15 10:50:26 星期四 ETF
一季度公募基金猛加仓港股,新规下有投资者担忧,部分资金由于超配需要再平衡港股仓位?
5月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25条改革举措。其中对市场影响较大的规定:
1.推动浮动管理费率改革。即持有期间产品实际业绩表现符合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基准档费率;明显低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低档费率;显著超越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升档费率。
2. 调整基金经理考核机制。一方面是逐步更侧重于长周期考核(三年以上业绩权重不低于80%);另一方面,薪酬与业绩直接挂钩——若基金三年以上业绩低于基准超10个百分点,基金经理绩效薪酬将明显下降。
招商证券认为,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后,公募基金的整体行业配置与基准指数的行业分布差异可能在中长期缩小。
根据华泰证券统计数据显示,从全部公募基金来看,截至2025年一季度,国内共有2875只公募基金持有港股,所持港股规模共计8592亿港币,占南向资金总持仓规模18.7%,占港股自由流通市值3.7%。
这些公募基金可以被分为两类,专门投资港股的基金,以及(至少)同时投资港股和A股的基金。
对于本身只以港股为投资目标的基金,被动基金的规模占比超过90%,改革方案对其影响不大。专注投资港股的公募基金现共114只,港股持仓规模1615亿,占现存持有港股的公募基金总港股持仓规模的18.8%,占港股自由流通市值的0.7%。其中,主动管理的港股基金规模不足150亿,对个股超配和低配影响不大。
如果存在减仓行为,压力也更多来自同时以A股和港股为基准,甚至是只有A股基准但同样投资了港股的基金,这部分基金相对基准超配港股的比例为5.9%,但仅占港股自由流通市值约0.5%。
华泰证券筛选出跟踪恒生指数和中证港股通指数的基金作为样本,这些基金的港股持仓总规模约4000余亿港币,涵盖了同时投资了A股和港股基金的70%以上规模,具有一定代表性,自下而上计算得到该部分基金对港股持仓的占比高于基准共1053亿。
行业层面,港股传媒、电子、商贸零售板块超配,银行、非银金融、交通运输板块存在低配情况。
华泰证券认为,技术性减仓不改变对港股市场积极观点。即便可能出现以上减持压力,对港股市场依然保持乐观。港股市场的特点之一就是投资者结构分散且多元化,非基本面因素造成的技术性调整反而给投资者提供了价值修复的参与机会。更何况,若考虑到公募基金对超额收益的诉求增加,将港股加入组合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选项。华泰证券测算,无论是将恒生港股通指数还是恒生科技指数加入沪深300配置组合,都可能获得比单纯配置沪深300指数更好的风险收益比。
对于当下港股,交银国际认为,内外形势迎积极改善,港股有望迎来正面催化,仍聚焦三条主线:1)继续看好科技创新主线,包括科技硬件(半导体、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互联网科技(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有望受益于政策支持和需求增长双重驱动。2)高股息主线:在外部不确定性仍相对较高,以及流动性宽松和低利率环境下,高股息吸引力将继续提升,关注银行、公用事业和电信运营商。3)政策红利主线:降准、降息环境下,券商、保险等金融服务机构将直接受益于市场活跃度提升和风险偏好回升,以及有望受益于消费支持政策持续落地的港股优质消费龙头。